更多服务
数说70年 看璧山经济社会巨变
日期:2019-10-10 浏览

数说70年 看璧山经济社会巨变

记者 马惠心 黄瑞/文 李雪/制图

70年披荆斩棘,70年风雨兼程,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,从贫穷落后迈向富饶美丽,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70年来,璧山的变化有目共睹: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,城市建设成绩斐然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,城市影响力日益彰显。地区生产总值从由1977年的0.7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27.30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由1953年的0.00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74.997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的0.0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.78亿元。

社会巨变,数字可见。记者通过一串串精准的数据,带你一起回顾70年来璧山发展的铿锵足迹。

跨越发展70年综合实力节节攀升

70年来,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璧山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,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,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

1977年,地区生产总值仅0.73亿元,1980年首次突破“亿元大关”,1994年突破10亿元,2004年突破50亿元,2008年突破100亿元,达到115.69亿元。到2018年,璧山地区生产总值527.30亿元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7年的136元提升至2018年的70874元。

此外,璧山财政实力同样明显增强。1949年,璧山财政总收入仅0.03亿元;到2018年,璧山财政总收入达162.27亿元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5409倍,年均增长13.4%。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、推动城乡建设、切实改善民生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自然灾害冲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
统筹推进70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

一个地区的发展,道路交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。2010年,璧山隧道的建成通车,使璧山与主城实现“无缝对接”,彻底结束从前“翻山越岭”到主城的历史。随后,璧山交通建设发展迅猛,2018年,璧山公路里程达2354公里,是1949年62.4公里的37.7倍;等级公路1361公里,相较2000年增长了2.8倍。高铁、高速、四好农村路和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、“云巴”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,日益便利、快捷的出行体验也不断缩短璧山与外界的距离。

璧山,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。

2011年9月28日,国家级4A景区观音塘湿地公园建成开园,这是璧山的第一个4A级景区。2012年9月28日,秀湖公园建成开园,成为了璧山一张靓丽的名片。2013年9月28日,登云公园建成开园,2017年9月28日,东岳体育公园建成开园,2018年3月30日,秀湖汽车露营公园建成开园,2018年9月28日,枫香湖儿童公园建成开园。

2018年,璧山累计接待游客1380.4万人次,相较1995年的30万次,实现了巨大飞跃,旅游服务综合收入从1995年的1200万元,突破到2018年的483100万元,增长了402.6倍,璧山让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。

艰苦奋斗70年居民生活蒸蒸日上

70年来,璧山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,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。

1949年,璧山医疗卫生水平很低,仅有卫生机构48个。到2018年末,璧山医疗卫生机构已达到515个,卫生技术人员由834人上升到5549人,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计4909张。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,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,为人民健康撑起了牢固的保障网。

与此同时,璧山教育事业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。1949年,璧山在校学生数25596人,教职工人数950人。到2018年,璧山在校学生91704人,教职工人数上升到6540人,教育事业迈出了新步伐,取得了新进展,呈现出新气象,做出了新贡献。

70年来,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,正在迈向全面小康。2000年,璧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7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8元。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,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590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98元,分别增长了6.6倍和7.5倍。

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,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,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。2018年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088元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81元。

经济实现跨越发展,各项事业齐头并进,城乡建设如火如荼,交通发展日新月异,科教文卫蓬勃发展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……回首过去,璧山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美好生活,展望未来,璧山人民豪情满怀、信心倍增,奋力谱写璧山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新篇章。

(本文数据由区统计局提供)